〖按〗2018年1月12日,校工会、工会女工委员会策划组织了学校巾帼建功立业庆功会,范兵书记、熊冬梅副书记出席并亲自为巾帼英雄佩戴大红花,卫生管理系李美歌副教授作为巾帼代表,以“立足本职,快乐为师”为题发表感言,李教授娓娓道来,诙谐生动的故事,朴实华彩的语言,触动情感的渲染,平凡人生的感悟,激情洋溢,催泪欲滴,堪为一篇才华横溢的精彩演说,特刊此美文以嗜读者。
各位领导、各位老师:大家好!
很荣幸能代表在座的巾帼女将来表达我们对学校的感谢,对职业的热爱,对正在倾泻的芳华的赞美和已经失去的芳华的追忆。跟各位相比我着实微不足道,但作为在西安医学院从教三十多年的教师,在我职业生命为期不远的时候,有机会跟大家交流立足本职、快乐为师的感受还是很高兴的。
三十六年临近大学毕业的那个春天,我们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关于标点符号的游戏:老师让写一句话,不准改变文字,用不同标点表达不同句意,再连缀起来演绎一段情绪或心境。我写下了“我是老师”四个字,分别打上问号、句号、省略号和句号。“我是老师?”这是最初的怀疑与不安;“我是老师!”这是经过实践锻炼获得自信后的惊喜;“我是老师……”,随后是漫漫一生的平淡与坚持;最后,“我是老师。”圆圆的句号化作完满的职业记忆!我至今都很奇怪为什么在还没有踏上讲台的时候,我已预知了自己的一生。所以做老师不能说是前生的宿命,但今生一定是命中注定,我不能失约,更不能辜负这生命之约!
从教三十多年,我很幸运,除了没教过幼儿园和小学外,中国语文教育的所有阶段和形式我基本都参与了:在中学教了四年初中、高中,来我校又经历了中专、大专、本科;横向呢,我做过职工教育、成考、自考、单招、专升本,还为陕师大指导了六届中文专业实习生,阅过近十年的高考试卷……。如果把语文学科比作医学,我应该是全科的学生。走遍了语文教育的角角落落,我切身的感受是:我爱这个专业,虽然它不打粮食;更爱这个职业,虽然在医学院她的的位置无足轻重。
一份职业的社会位置正如一个人的命运一样起伏不定。热爱一份职业如同爱一个人:她辉煌时爱她,她落寞时也爱她;社会歆羡这个职业时爱她,社会冷落这个职业时也爱她。80年代我来卫校时,生活真如春天般的美好;升为医专没有了语文课,我当然很失落,对讲台的留恋促使我自修法律,竟然教了若干年法律,后来申请到大学语文选修课,我的灵魂才有了寄托。在那些煎熬的岁月里,也不是没有机会转行甚至跳槽,但每每到了转身的那一刻还是不舍啊!
因为热爱,所以快乐。学校升本后学生对文学类选修课的需求猛增,常常每周五个班以上的选修课,除了常年牺牲周六外,周内晚上基本有课,因为没有班车,所以回不了家,吃住在办公室。那时未央校区条件非常艰苦:没有自来水,周围吃饭也不方便,冬天晚自习后办公室停暖,北风呼啸时还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……这样的工作环境而今描述起来都嫌悲凉,但我从来不以为然。我这样对自己说:学校是个医学院校,而我学的是中文,如果不想放弃专业和讲台,那就只能如此,只有如此,所以就依然如此。
支撑我的其实是心底的快乐。我的快乐是:在网上选课之前,不能掌控学生人数,教室里常常是学生比座位多,满屋子浓浓的人气给了我强大的动力;我的快乐是:这些年来教室里常有听“流水席”的学生,一遍一遍来听,已经大三了,还在我的教室里温习呢;我的快乐还在于:在陌生的地方常有主动打招呼说是听过我选修课的学生。更神奇的是有个学生下课后走上讲台说:“老师,我是你的学生,我妈妈和舅舅也是你的学生,他们向你问好!”……这些行为和语言温暖着我,激励着我,给我动力,让我快乐。
也因为热爱,所以卖力。有个周六在阶梯一上选修课突然停电,我没话筒、没课件,学生没书,而我讲的是《史记》。我跟学生说,只要你不说话,我就能让你听得见、听得懂,两个半小时的课程就这样完成了。去年的一个晚上教学楼一层只有三个教室有照明电,其它一片漆黑。因为没有动力电,又是没话筒、没课件、没教材,我这样跟学生商量:我喊一嗓子,你要能听见,咱们就上课。结果那天晚上教室人气还特别饱满,因为别的教室的学生也赶过来听了。
升本十二年来我们已经搭建了以大学语文为核心,包括古典名著赏析、西方名著导读、现当代名著名家名篇选讲、美学导论、影视文学欣赏、陕西地域文化、中国传统文化概论、文学与医学等相关的9门课程构成了多层、立体、呈放射状的医学生文学类选修课课程群。我自己也在省内乃至国内同行中有了一定的声誉和影响:2007年我主编的《大学语文》获得“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”二等奖;2010年获得“首届全国大学语文教学设计”三等奖;2014年为省内高校大学语文老师上了《诗经﹒蒹葭》的示范课;2015年将我校的选修课课体系在全国大学语文年会上进行了交流。多年来先后担任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的常务理事、副秘书长,去年又增选为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。
我知道我的课对医学生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,大课表上常常连我的名字也找不到。在西医这座巍峨的建筑物里我不是栋,不是梁,可能也算不上砖和瓦,也就做沙砾和泥土吧。我不能教学生谋生的本领,我能教的是生命态度。我想是用润物无声的文学教育,触及内心,滋润灵魂,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康人格,增加生命的厚度与韧度;我想帮学生树立热爱生命、敬畏生命的使命感,把对自然与人生的爱融入个性,延伸到未来的职业中。
感谢命运,让我选择了终身从教;感谢机缘,让我成为西安医学院台阶式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。将人生融入这片沃土,为她绽放生命的芳华,是我一生的荣耀和丰满的职业记忆!
谢谢大家!
2018.1.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