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知公告
政策法规
守正创新 让思政课成为青春生命的灯塔——在第115个“三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“巾帼建功立业”先进女职工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
来源:校工会 作者:李乔珊 点击数: 发表时间:2025-03-10 14:29:58
字号:

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乔珊

大家上午好!我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李乔珊,非常感谢学校工会给予的信任与肯定,有机会就参加课程思政大赛和教学改革情况大家交流。今天,站在这个属于巾帼奋斗者的讲台上,我既感到无上光荣,更充满感恩之情。这份特等奖的殊荣,属于深夜与我磨课的教研团队,属于课堂上用清澈目光回应我的孩子们,更属于这个呼唤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伟大时代。

今天,我想用三组意象向各位汇报我对思政课教学比赛与改革创新的思考:

第一组意象:从“独奏曲”到“交响乐”——用创新打破课堂边界

当我在教学设计中引入“红色剧本杀”时,曾有前辈担心:“思政课的严肃性何在?”但是,当学生们在《觉醒年代》角色扮演中热泪盈眶地写下“李大钊致青年书”,当乡村振兴案例研讨变成跨院校项目制学习,我深切体会到:好的思政课不应是教师的独奏,而应是师生共同谱写的交响乐章。

在这次备赛过程中,我们教研团队尝试设计将“问题链教学法”迭代为“思维攀登模型”,用“脱贫攻坚大数据可视化”取代传统课件,让中国精神通过VR技术在课堂具象化。这些探索印证了陶行知先生所言:“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,成为真正的教育。”

第二组意象:从“盐粒”到“春雨”——让真理浸润青年心田

备赛过程中,我反复追问:新时代青年到底需要怎样的思政课?当“00后”学生把课程笔记做成B站知识区爆款视频,当他们在思政辩论赛中自发引用《资本论》分析直播经济,我顿悟:真理不应是悬浮的盐粒,而应化作润物无声的春雨。

由此,我尝试构建了“三维共鸣”教学体系:用学术深度铸牢思想根基,用情感温度唤醒价值认同,用时代鲜度架设现实桥梁。就像我在案例分析报告中所展现的一样,为破解学生“为什么说共建一带一路既发展中国又造福世界?的问题,我选择在课堂学习中“以理服人”,在课后研讨中“以案共情”,在实地考察中“破解迷思”来回答学生的疑惑。

面对学生感兴趣却困惑的问题,我不能急于求得全体学生的同时同步同等领会。要时刻提醒自己,认知是有规律的,思政课教师在以“理”服人的基础上,遵循认知规律,讲清楚理论的同时,也要运用生动的实例,并充分用好社会“大课堂”,既要将例子“引进来”,也要让学生“走出去”。

第三组意象:从“火炬”到“星群”——以传承照亮未来征途

得知获奖喜讯的那夜,我眼前浮现出思政教育图谱:从延安窑洞里的马列课,到今天智慧教室中的沉浸式课堂;从张载“为天地立心”的治学精神,到西迁教授们写在教案里的家国情怀。我们这代人,既要做高举火炬的传承者,更要成为点亮满天星斗的播种人。


Copyright©2013-2018 www.xiyi.edu.cn   联系电话:029-86177361   传真:029-86177894

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辛王路1号   邮编:710021   备案号:XA12275